近期,《美国化学会志》刊登我司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联合培养的硕士生李洲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题为“Circularly Polarized Light-Dependent Pyro-Phototronic Effect from 2D Chiral-Polar Double Perovskites” 关于手性极性钙钛矿热光电子效应的研究论文(J. Am. Chem. Soc., 2023, DOI:10.1021/jacs.3c05080)。
圆偏振光探测在量子通信、自旋光学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传统圆偏振光探测需非手性光电探测材料和外加光学元件(线偏振片和四分之一玻片等)。以上器件结构难以满足日益需求的集成微型化应用。近几年发展的有机–无机杂化手性钙钛矿兼具手性和半导体光电特性,无需外加光学元件便可实现对圆偏振光的响应。
我司2020级硕士生李洲从2021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罗军华研究员团队进行联合培养,在团队的指导下合成了手-极性有机–无机双金属杂化钙钛矿半导体,首次将手光学活性和热释电效应结合起来,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基于热释电的圆偏光电检测。研究发现,该化合物结晶于手-极性P21空间群,表现出特有的体光伏效应(80 mV)。该手-极性杂化半导体材料不仅对左、右旋圆偏振光具有优异的区分能力,还在热释光效应的支持下,光响应得到了显着增强,基于热释电的探测器具有出色圆偏振探测各向异性因子为~0.27,高于目前报道的大多数圆偏振光电探测材料。该工作提供了一种利用手性极性钙钛矿中的热光电子效应进行圆偏振光电检测的全新方法,为手性材料在光电应用中开辟了新途径。
我司硕士研究生李洲为共同第一作者,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罗军华研究员、姬成敏副研究员与我司匡小军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等项目的资助。
我司与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于2016年开始建立了自治区级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已派送12名研究生到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进行联合培养。研究生在联合培养期间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毕业之后大多进入高水平大学和科研单位继续深造。这种与高水平科研单位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成效显著,对我司公司产品质量以及化学团队建设成果水平具有明显提升作用。